开栏语金来源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汕头市政协文史委、市委党史研究室与汕头融媒集团联合推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甘洒热血写春秋”专栏,敬请垂注。
周礼平(资料图片)
周礼平是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抗日战争时期“汕青抗”的发起人和潮、澄、饶、汕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为潮汕地区共产主义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留下许多光辉事迹和精神财富,而他清廉高洁的精神,更是传颂至今。
周礼平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
展开剩余88%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事业
1915年7月,周礼平出生于澄海东里镇东和村一个务农家庭,8岁时到北社(今北联村)读私塾,得到老师陈彤(清老秀才)悉心栽培。他自幼刻苦勤奋,成绩优良。1932年,他毕业于樟林萃英小学,后考入汕头市大中学校,受进步师生的影响而组织了读书会,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周礼平自小就有爱国思想,1936年10月,他由李平介绍,参加“华南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潮汕大队”,任小组长,在校秘密发展“义勇军”组织,并以此为核心,通过学生自治会和读书会,领导了大中的抗日进步活动。
1937年3月,周礼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立了中共汕头市第一个学生支部,任学生支部书记,发动全市各校学生成立汕头市学生联合会。同年5月4日,在中山公园举行全市中学生“纪念五四大会”,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并向国民政府递交要求抗日的请愿书,抗日声势大振。
周礼平创作的革命歌谣
红色歌谣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话语形式”,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高贵精神品格,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革命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彼时,周礼平创作了大量革命民歌,在汕头市民中广为传唱,有《妇女歌》《卖油条》《刺仔花》《鸦片丁》等,给群众文艺注入了全新的元素,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战斗性,唱出了时代的强音。
在一首潮语歌谣中,周礼平这样写道——“兄弟姐妹行近来,有件事情呾你知,日本倭寇枭过贼,起兵欲陷宛平城。七月七日许一夜,就来宛平大兴兵。狗种伊呾唔见一个兵,就来包围宛平城,二十九军奈唔去,共伊对敌见输赢。大刀队,有名声,杀得敌人叫收兵,狗种嘴里叫收兵,一载一载里里来,飞机大炮坦克车,无仁无义无廉耻,这个日本老阿兄”……曲调朗朗上口、易于理解的革命歌谣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民心声,以及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更快更广泛地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传播,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触景伤情泪如珠,事到如今奈何乎?家乡沦陷未克服,倭奴汉奸放胆欢娱。奸淫掳掠加剥削,看俺同胞猪狗不如。怕只怕,倭奴鬼计策,和平亲善,鱼目混珠。骗俺投降入圈套,不战亡国,毒计可惧!汉奸走私货,与敌合伙打劫散物……”在周礼平创作的另一首歌谣中,歌词再现了日寇侵华那段历史,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有效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
传播真理勇当抗日先锋金来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周礼平发起和组织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他是成立大会宣言起草人和负责人之一,并被选为常务理事。1937年11月,周礼平担任中共汕头市工委组织部长、执委,分工负责潮汕铁路工运工作,在铁路工人中建立和发展中共组织。
周礼平故居
1938年10月,周礼平调任中共樟东区委书记,致力于建立和发展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展交通员,建立联络站,筹备游击小组和工农武装。“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这句名言曾激励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少年发奋图强、救国救民,周礼平便是其中一位。他来到家乡,先结交乡间里长,团结儿时的兄弟,以垂庆学校为基地,用教书的身份作掩护,物色教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教书过程中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1939年10月,周礼平担任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敌后工作部长兼樟东区委、汕庵区委书记。1941年7月,周礼平调任中共潮澄饶敌后县委书记,领导敌后地区开展对敌斗争。“南委事件”发生后,周礼平担任中共潮澄饶汕组织负责人和潮澄饶汕敌后县特派员兼潮澄饶边县特派员等职。
对自己抠门对战友慷慨
1942年,“南委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潮梅地区共产党组织暂时停止活动。周礼平奉命领导潮澄饶敌后游击队继续活跃在敌后,抓汉奸、惩叛徒、摸敌情、缴武器、筹经费。1943年,遇上潮汕大饥荒,他和战友们忍饥挨饿搞革命,那时环境艰苦,繁重的工作和长期饥饿导致周礼平营养不良,身体十分虚弱,虽手握巨款,但自奉菲薄,坚持与全体人员同甘共苦,从不搞一点特殊。
据载,当时周礼平三餐通常是简单一碗番薯粥和几片腌菜,不吸烟不喝茶,思考问题时总是一杯接一杯地喝白开水。就算生病了,周礼平也舍不得买药,更不用提“营养餐”。有一次执行秘密任务回来,他饿得差点晕过去。一名交通员见状,赶紧回家里搜搜,家里只剩下一个番薯仔。他洗好后就切成粒,家里剩下些盐而已。就这么一碗番薯汤,周礼平也舍不得吃。后在交通员的坚持下,他勉强喝些汤,薯块却让给身边的小同志。
陈列室中的布鞋、布衫等陈列品
周礼平对自己十足“吝啬”,却给战友温暖的关怀。有一次,他跟战士们一同到山沟里洗澡,看见一个叫许务的战士正在洗刷被疥疮血水染得斑驳不堪、又脏又烂的短裤。周礼平二话不说,把他自己替换的裤子让给了战友。许务急道:“你自己不也只有两条吗?给我,你怎么办?”他笑笑道:“一人一条就行了,抵一抵再说吧……”这条短裤,一直到周礼平牺牲,许务还一直保留着。
在周礼平的感召带动下,游击队全体队员恪守“一切缴获要归公”的纪律,纵使平时劫土豪、惩汉奸、筹巨款,银元收入很多,但战士们从不动摇,点点滴滴都积攒着送到党需要的地方。至1944年秋,潮澄饶敌后游击队共缴获长短枪近百支,外币、国币、伪币按时价折合黄金达180多两,还有大量的银元、衣服、药品等物资,绝大部分经由地下交通线送往隐蔽中的党组织所在地,为解决其经济困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国捐躯忠魂永垂不朽
1944年10月,中共潮汕组织全面恢复活动,周礼平被派任中共潮澄饶县委书记,坚持领导和指挥敌后抗日游击斗争。
1945年3月,“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正式成立。彼时,位于韩江边的东凤镇,是汕头至潮州护提公路线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设有日伪警察所。警察所长与税务主任相互勾结,罪大恶极,群众强烈要求铲除这两个汉奸走狗。
游击队和潮澄饶县委领导人周礼平,在研究奇袭东凤警察所作战计划时,认为袭击行动白天比夜间容易成功,决定清早行动。6月19日是圩日,游击队员进入东凤,在各路口布置好警戒,兵分两路,几名游击队员将伪警察所长和税务主任抓获。没过多久,负责解决韩江渡口哨站的游击队,也押着俘虏走过来。在东凤市场召开群众大会,当场将警察所长和税务主任这2个汉奸走狗就地枪决;将搜到的税务簿籍当众烧毁;将收缴的部分物资分发群众,受到热烈欢迎。
陈列室一角
1945年6月,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周礼平被任命为第一支队长兼政委。同年8月17日,周礼平率领潮澄饶一个大队,秘密赴潮揭丰边居西溜会合集结,遭到国民党一八六师洪之政部、吴大柴大队等秘密包围,他以压倒敌人的大无畏气概,命令支队长李亮率领部队撤退,自己冲上山头,顶住敌人的猖狂围袭,英勇奋战,最后壮烈牺牲,年仅30岁。
2014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前夕,民政部发出公告,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周礼平与早已闻名遐迩的赵一曼、马本斋、杨靖宇、邹韬奋等人名列其中,其英雄业绩得到了人民的一致公认。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周礼平烈士之子周海俊代表英烈子女接受检阅。
链接:
铭记历史 缅怀英烈
周礼平故居位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东和村,约建于清朝初期,架梁盖瓦,硬山顶土木结构,是周礼平青少年生活居所,也是周礼平在樟东一带做地下工作的场所。
房子大门是木质门,正上方悬挂着一个木质材料制成的五角星。大门右拐,一间面积不大的平房就是周礼平小时候居住的地方,这间房子正上方同样悬挂着一颗五角星。
周礼平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位于东里镇东和村委会二楼,室内面积82平方米。走进陈列室,可见入党誓词,再往室内走,烈士雕像静静伫立。陈列室主要以图文结合、光影结合等方式展示了周礼平烈士生平、革命事迹、功绩、年代背景、亲属战友、革命歌谣等12方面内容。
室内配置新媒体设备,为来访群众播放烈士生平;周礼平生前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诗歌作品,由当地儿童表演,并录制成短片,也在陈列室中播放,生动再现了周礼平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文字:汕头融媒记者 陈文兰 苏硕元
图片:通讯员 陈瑞群
编辑:晓娜
校对:朝东
编审:凯航 陈瑶
编发审核:汕头融媒集团新闻采访中心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金来源,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发布于:广东省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